好易配资
2025年A股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总额达2375.4亿元,17家银行积极响应新“国九条”政策,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主导分红盛宴,城商行阵营中宁波银行(002142.SZ)、上海银行(601229.SH)等7家亦加入派发行列。
在此背景下,郑州银行(002936.SZ)明确暂不分红,与行业形成鲜明反差,成为分红潮中的逆行者。数据显示,2024年度郑州银行分红率仅9.69%,为城商行最低,此次中期缺席延续了其保守策略。
那父财经梳理发现,对比长沙银行(601577.SH)首次中期派发8.04亿元等案例,郑州银行的沉默折射出资本充足率(8.60%)逼近监管红线(8.5%)的严峻现实,其留存利润补充资本的紧迫性远超股东回报诉求。
01
资本充足率持续恶化
数据显示,郑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0年的10.1%持续下滑至2025年6月末的8.60%,距离8.5%的监管红线仅差0.1个百分点,在城商行中处于下游水平。同时,其资本充足率(11.85%)和一级资本充足率(10.59%)亦呈连续下滑趋势。
这种恶化与资产质量形成恶性循环: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达9.75%(仅次于青农商行),批发零售业不良率3.84%,导致风险加权资产持续增加。若按行业平均30%分红比例派发4.88亿元中期股息,其资本充足率将直接跌破监管底线。在资本市场融资环境未改善的背景下,留存利润成为维持业务扩张和风险抵御能力的唯一现实选择,这种资本约束下的被动取舍,恰是中小银行在严监管周期中的典型困境。
通过一个表格,汇总郑州银行与行业平均的关键指标对比,看看郑州银行目前的核心处境:
指标维度
郑州银行表现
行业平均/对比好易配资
分析与解读
分红情况
暂不进行中期分红
17家上市银行宣布中期分红,总额2375.4亿元
行业分红踊跃,郑州银行因资本压力独缺席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8.60% (2025年6月末)
接近8.5%的监管红线
资本补充压力巨大,严重制约分红能力且逼近监管底线
不良贷款率
1.76% (2025年6月末),其中房地产业高达9.75%
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二高
资产质量堪忧好易配资,不良风险尤其是房地产领域风险突出
高管稳定性
2025年上半年6位高管离任
上市银行中较少见的大规模高管变动
管理层剧烈动荡,可能影响战略连续性和执行效果
人均薪酬
上半年人均薪酬9.04万元,同比下降7.47%
未提供行业直接对比数据
降本增效的一种表现,但也可能反映经营压力或影响人才吸引力
盈利能力
归属净利润16.27亿元,同比增长2.1%
17家上市城商行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4%
利润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面临挑战
从表格可以看出,郑州银行面临的是多重挑战的叠加:一是资本充足率持续恶化。银行资本如同“缓冲垫”,用于吸收潜在损失。郑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意味着其风险抵御能力正在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将有限的利润留存下来补充资本,而非用于分红,是一个不得已而审慎的选择。
二是资产质量的隐患。较高的不良贷款率,特别是集中在房地产业的不良资产,会直接侵蚀银行的利润和资本。这部分资产的潜在损失需要计提拨备,消耗资本金,形成了“资产质量差→消耗资本→资本充足率下降→难以分红”的恶性循环。
三是转型之路挑战重重。新任行长李红上任后,郑州银行正试图从传统的“商贸金融、小微金融、市民金融”特色定位,转向聚焦河南省的产业链群建设。这种转型需要时间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且面临与更大型银行的竞争,短期阵痛难以避免。
02
高管震荡与业务调整的双重压力
综合资料来看,郑州银行管理层出现了罕见动荡。2025年上半年6位高管离任(包括3名副行长和3位行长助理),核心岗位空缺未补,现有4人高管团队中仅行长助理张厚林任职超7年。这种人事震荡与业务调整形成叠加效应——零售银行部门裁员5.71%,而企业银行部门增员57人,反映出郑州银行战略转向的资源错配。
更严峻的是,该行高管降薪7.5%、人均薪酬9万元的数据,进一步削弱了团队稳定性,使得“资产质量恶化-资本消耗增加-分红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难以破解。
与此同时,郑州银行2025年启动的战略转型加剧了资本困境。面对发展困局,郑州银行近年的战略调整呈现明显摇摆态势,从早期的“价值领先银行”到2023年聚焦“区域特色精品银行”,再到2024年提出打造“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特色银行”,这种方向切换折射出管理层在业务定位上的迷茫。如今,新任行长李红上任后,将特色定位从“商贸金融、小微金融、市民金融”转向服务河南省“三个一批”项目,但这一调整导致其与国有大行直接竞争,新利润增长点尚未成型。
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业务成最大隐患。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79%,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二。其中公司贷款不良率2.05%高于个人业务1.56%,而房地产业更是拖累全局。据数据,郑州银行房地产业务贷款占比虽降至5.73%,但不良率从2019年的0.15%激增至2024年的9.55%,2025年6月末仍维持高位(9.55%),远超全行平均不良率(1.76%)。统计显示,郑州银行对当地多家出险房企的风险敞口仍在持续暴露,导致逾期贷款规模从2022年的148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195.38亿元。
截至2024年末,全行逾期贷款达195.38亿元,同比增幅31.80%,其中房地产相关逾期贷款占比显著。
多方资料显示,郑州银行目前正处在“资本约束、风险化解、战略转型和管理重塑”的多重挑战之中。其未来能否走出困境,关键在于新管理团队能否有效提升资产质量、成功推进战略转型,并逐步夯实资本实力。这将是一场考验管理层智慧和耐心的持久战。
同时,郑州银行的案例揭示了区域银行在资本约束与战略转型中的典型困境。要打破恶性循环,需从多处破局。未来管理层需在监管红线与股东诉求间找到新平衡点好易配资,这既是郑州银行的生存命题,也是中小银行转型的共性课题。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